Search

消費的終端循環—成本轉嫁

如果問屋主:"為什麼你的房子要賣那麼高價?"。屋主會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消費的終端循環—成本轉嫁

如果問屋主:"為什麼你的房子要賣那麼高價?"。屋主會跟你說:"當年我買這間房子就買多少錢了,還有仲介費、代書費、過戶費、利息、管理費、稅費、裝潢費等成本,再加上現在我要買房子換屋,對方屋主開那個價格也是很高啊,我也是不得已的..."。

如果問建商:"為什麼你的房子要賣那麼高價?",建商會回答你:"通膨原物料上漲、政府法規變更(獲利縮減)、最重要的是跟地主購買土地的成本不便宜啊...."。

在台灣,根深蒂固的主流思維是:"賣房子沒有在賠售的"。房子是民生必需品,在合理的成本疊價下,下一手普遍能接受成本轉嫁的概念,這也致使長久以來,台灣房價易漲難跌。

由於買賣雙方有這樣的共識(成本轉嫁),也就容易被有心人士拿來做"惡意哄抬價格"的操作。尤當市場供需失衡、一屋難求時,更容易吸引手上有資金的投機客,看準市場需求,抄短線大賺一筆。

仔細觀察新竹近一年的房市,就可以明顯感受到成本轉嫁的可怕。有一部份原因是供不應求;另一部分則是投機客的有意操作,加速了房價的飆漲。

但,房價不可能無限上漲,總會有個限度。當買方薪資能力負荷不過來時,賣方的房子也就轉不出去。所以這也是為什麼”近幾年,建商推新案單價越來越高,但為了控制總價(讓消費者能負擔),坪數卻規劃越來越小”的原因。

我們每個人都被迫活在成本轉嫁的市場機制中,沒有人能倖免。沒有人能說誰自私、誰貪心,只能期許自己往更高處爬,降低自己的被剝奪感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這裡,沒有一篇篇繁瑣的房地產廣告行銷。只有最真誠的房仲生活分享。
View all posts